中国文化报记者 于帆 李荣坤 李欣然堆财网
2024年7月27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,将“北京中轴线——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这条贯穿北京老城、全长7.8公里的“古都之脊”,自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。一年来,北京中轴线以活态传承的实践,进一步深化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;通过文旅创新与城市更新的双向赋能,成为推动北京建设“全国文化中心”的核心引擎之一,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范例。
激发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
“北京中轴线”申遗成功一年来,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与广度显著拓展。依托相关管理条例的制度保障,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创新推出了遗产监测公众参与项目,人人都可以成为遗产保护的直接参与者。
过去一年堆财网,有近千名志愿者在钟鼓楼、万宁桥、正阳门、先农坛等地开展常态化遗产监测巡检巡查工作,确保文物监测每周都有翔实数据。在这支志愿者队伍里,像范来友这样的老街坊不在少数,他们以“守护家门口的文化遗产”的朴素信念主动参与文化遗产守护。
“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,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,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、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。”“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,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、在发展中保护。”—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,北京持续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,进一步讲好中轴线故事,带动老城整体保护。一年间,全民参与的保护“接力”正在重塑大众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。
近期在湖北武汉启幕的“京师万象图”沉浸式数字艺术展,以近百米长的全景数字长卷,让北京中轴线在屏幕上“活”起来。观众扫码后可化身画中角色,通过“人在画中游”的趣味体验触摸故宫的琉璃瓦、丈量景山的万春亭。3万余次的驻足与16.91万次的线上关注,让千里之外的观众也成为北京中轴线文化的传播者,推动北京中轴线保护与传承突破地域与形式的边界。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认为,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活化,让大众认识文化遗产的视角更开阔、更富历史纵深感。“这一视角打破了人们对单体建筑的孤立认知,引导其从单座楼宇望向整个城市空间的肌理脉络。”陈岸瑛说。
文旅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堆财网
“北京中轴线”申遗成功一年来,其文化价值正加速转化为消费动能。如今,爬长城、看故宫、吃烤鸭、逛中轴线,成为北京旅游新标配。与此同时,文创开发与场景创新也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关键引擎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中国国家博物馆“凤冠冰箱贴”销量突破200万件,带动系列文创销售额超亿元;今年上半年,先农坛古建馆的“天宫藻井冰箱贴”销售额达1980万元,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古建馆,实现良性循环。
在旅游业态方面,北京中轴线已形成全链条消费体系。今年,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12条文化探访线路,包括“中轴揽胜—壮美北京”等主题,通过CityWalk、骑行、巴士观光等形式串联非遗老字号与现代艺术空间。北京市东城区发布10条文化探访线路,解锁北京中轴线巴士体验,实现“公交+导游”一站式文化探访,提升游客消费转化率。
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题,中青旅聚焦市场需求,精心研发了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,涵盖入境游、国内研学等多个领域。“不管是参加中轴线骑行的外国游客,还是参与中轴线研学的国内学生,我们都会安排他们和住在中轴线附近的老街坊聊聊天,听听胡同里的故事。通过这种方式让中轴线文化在互动中流动,既向外传递中国文化的温度,也向内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。”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徐晓磊表示,北京中轴线系列旅游产品自2024年推出以来,参与人数已过万人次,创造了超千万元的经济效益。
这些举措进一步带动了文旅消费的增长。“北京中轴线”申遗成功后,沿线景点的游客接待量明显增加,周边商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不仅如此,各类文艺表演团体围绕北京中轴线推出了众多优秀作品。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《中轴》入选多项国家级计划,话剧《钟鼓楼》、舞剧《巍巍正阳》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魅力。北京市东城区推出“胡同里的电影院”系列公益放映活动,形成了更多走进胡同深处、浸润百姓生活的具体场景。
助力北京城市建设
北京中轴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,为北京城市中心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一年来,北京市围绕中轴线开展了百余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,实施了一批重点文物腾退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,恢复了中轴线的历史格局。同时,以“北京中轴线”申遗保护为契机,全面带动老城整体保护、系统化更新:划定49片历史文化街区、认定1056座历史建筑,让老城风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;在中轴线周边的一些街区改造过程中,保留了胡同肌理和传统建筑风貌,同时,完善了基础设施,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,实现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。
北京中轴线还成为北京国际交往的重要名片。经过整治、修缮,天坛、太庙等文化遗产的历史格局得到更好恢复,为打造特色外事活动提供了绝佳场所。其中,先农坛作为现存最宏大的皇家祭祀农神场所,已接待过众多外交官及文化使节、海外旅行商,成为全球治理的“北京会客厅”。
“‘北京中轴线’申遗成功后,各级主管部门积极作为,通过修缮、降层、活化等系列举措,使北京古城的历史文脉更为可见,同时,也有效促进了城市更新和文旅发展。”陈岸瑛说,“中轴线的保护修复,为北京中心城区的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灵魂,也为当代文化创新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供了更多空间。”
7月27日,《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(2025年—2027年)》正式发布。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堆财网,北京中轴线将持续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,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,加强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。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,这条贯穿京城的“古都之脊”必将书写更多精彩篇章。
查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