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银泰证券。
在我国东北边境线上,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,以一条宽阔的黑龙江为界,构成了“一江之隔、鸡犬相闻”的独特边境图景。布拉戈维申斯克作为俄罗斯阿穆尔州的首府,也是远东地区第三大城市,当地人和游客更习惯简称它为“布市”。
由于两座城市“一衣带水”的地理优势,直线距离不足百米,往来极为便捷:从黑河的口岸出发,搭乘渡轮或浮桥,短短十几分钟就能抵达对岸的布市。这种“抬脚即出国”的便利,让许多前往黑河旅游的中国游客,都会顺道规划一场“布市一日游”,将跨境旅游体验也纳入黑河旅程的一部分。
不过,若以中国游客熟悉的城市标准来看,布拉戈维申斯克更像一座“精致小城”。即便顶着“远东第三大城市”和“州首府”的头衔,它的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银泰证券,都远不及国内同级别的城市——全市人口仅约20万,街道没有国内大城市的繁华拥挤,建筑密度也相对较低。加之它并非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热门旅游目的地,知名景点屈指可数,除了阿穆尔州地方志博物馆、胜利广场、圣母升天大教堂等少数地标,没有太多“必打卡”的旅游项目。对大多数中国游客而言,来这里的核心目的,更多是为了亲身体验一番“家门口的异域风情”:看一眼俄式风格的建筑,感受街头俄罗斯人的生活节奏,或是在当地商店挑选几样巧克力、蜂蜜等特色商品。
但这场看似轻松的“一日游”,往往还藏着一层更深的情感联结——许多中国游客踏上布市的土地时,心中都会泛起复杂的滋味,只因这座城市曾经有着一段与中国紧密相关的历史:要知道,一百多年前,这里曾是中国领土,中文地名为“海兰泡”。1858年,腐朽的清政府在沙俄的逼迫下,签订了不平等的《瑷珲条约》,将包括海兰泡在内的大片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,这片土地的命运也从此改写。
正是这段历史,让不少中国游客带着“探寻过往”的好奇来到这里:一百多年过去,曾经的“海兰泡”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?它与记忆中的历史、与想象中的样子,又有多少差别?只是当中国游客真正行走在布市的街头,才发现时间早已抹去了太多过往的痕迹——整座城市几乎找不到中国元素: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俄式建筑,有古朴的巴洛克风格老楼,也有简洁的现代公寓;路上行人多是蓝眼睛、高鼻梁的俄罗斯人,偶尔能遇到会说几句中文的当地商贩,却难寻中文招牌或中文路牌。这种“全然陌生”的景象,与“曾经是中国领土”的历史记忆形成强烈对比,让人在“沧海桑田”的感慨中,生出几分不胜唏嘘的怅然。
或许,正是这种“近在咫尺却又跨越百年”的复杂感,让布市的一日游变得格外特别——对于中国游客而言,它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跨境观光,更像是一场隔着时空的“对话”。
那么,你是否去过黑龙江黑河旅游?在黑河旅游时,有没有体验过这场“一江之隔”的俄罗斯布市一日游?走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街头,你是被俄式风情吸引,还是对那段曾经的历史生出别样的感触?如果将来有机会,你还会想再去一次这座“熟悉又陌生”的城市走走看看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与想法哦!
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,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。
查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